医疗器械清洗的效果对比
发布日期:2019-04-08
阅读量:2404
                                                       

                                            1554708307923061589.jpg

对照组的再生医疗器械先用常规清洗后,再将器械的各个关节充分打开后放入含氯的消毒剂中浸泡30min,接着反复用清水冲洗,用毛刷将器械的缝隙、齿槽、关节处刷洗干净,蒸馏水再次冲洗器械,最后烘干器械,等待高压灭菌。实验组则先在含氯消毒液预浸20min,再使用多酶清洗液冲洗后烘干。观察指标:分别用目测法、潜血法和微生物法观察和评价不同清洗介质用于医疗器械清洗的效果。目测法:器械表面清洁明亮无污点,各部位无血渍污染,无锈迹,白纱布擦拭后无残留物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潜血法:取出隐血试纸,在器械各处尤其是角落处反复擦拭,擦拭完后将2滴橙色试液,2min内观察所擦拭部位,显示紫色为阳性,为清洗不合格,其他则为合格。微生物法:用无菌棉签分别涂擦器械齿槽、关节、缝隙等处,折断棉签的手捏部分,装入采样管,封口,送细菌室接种培养,有一处菌落生长为阳性,为不合格。本次研究两组器械的操作和观察由同一人实施。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目测法观察两组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比较实验组清洗合格率达96.67%,而对照组的清洗合格率为9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见表1。2.2潜血法观察两组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比较实验组清洗合格率达99.44%,而对照组的清洗合格率为97.22%,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53,P>0.05),见表2.2.3微生物法观察两组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比较实验组清洗合格率达99.44%,而对照组的清洗合格率为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见表3。

3讨论

医疗器械是医院的重要设备,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更是医疗单位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防止院内感染,阻断感染源和感染途径有重要意义[6-7]。尤其是再生医疗器械需要反复应用,其清洗和消毒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8]。医院消毒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范或标准中明确规定,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后再进行灭菌[9-10]。其中,再生医疗器械中大量为手术器械,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更是重要流程,它关系到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发生[11-12]。另外,传染病患者手术后的器械更需要特殊消毒环节。医疗器械常用的消毒方式包括,(1)灭菌法:有高压蒸气灭菌法,该方法应用比较普遍,而且效果比较可靠,常用的排气式灭菌器原理是蒸气的积累进而产生压力。随着蒸气的压力增高,温度也随之增高。当蒸气压力达到104.0kPa以上时,温度可达120℃以上,保持30min,即能杀死包含细菌芽孢在内的大多数细菌。(2)消毒法:对于手术器械,内窥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可用化学药液浸泡消毒。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清洗液主要是含氯消毒液[13-14]。含氯消毒液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等。主要作用机制是因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本研究结果发现,目测法联合组清洗合格率达96.67%,而对照组的清洗合格率为9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表明两种清洗方法从表面检测清洗情况并没有太大差别,可以达到想要的清洗效果;潜血法联合组清洗合格率达99.44%,而对照组的清洗合格率为97.22%,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53,P>0.05),通过潜血法检测两者之间的差别也不是很明显,两种消毒方法的性能相似;微生物法联合组清洗合格率达99.44%,而对照组的清洗合格率为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微生物检测法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检测,对于清洗是否彻底可以做出可靠的对比评价,而这种评价下发现还是联合清洗方法对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更加彻底,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目测和潜血两种基础观察评价方法中,两种清洗方法效果相近,但是通过微生物法发现联合清洗方式更加优良。[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认为在医疗器械的使用中,血液是各类型医疗器械污染非常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引起感染风险比较大。一般的清洗介质对血液污染物的清洗效果比较差,而多酶清洗剂因其生物活性强,对血液污染物的清洗效果比较好。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两者联合可以取长补短,达到很好的清洗效果。临床上的清洗剂种类也比较多,常用医用清洗剂主要有碱性清洗剂、中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和酶清洗剂。碱性清洁剂对油脂类污染有较强的去除能力,但是临床上不能用于塑胶制品,比如橡胶、软式内镜、含软金属类的高精微手术器械,因为其材质原因,清洗过程也会造成损伤。同时碱性清洗剂对部分金属有也有微弱的腐蚀性,但是清洗前后的差异不是特别明显。中性清洗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其表面活性剂,清洗效果一般,但是中性洁剂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用于绝大多数的医疗用品,包括塑胶制品、软式内镜、含软金属的高精微手术器械及纯金属医疗器械等。大部分中性和碱性清洁剂可以作为其他洗剂的预泡保湿溶液,其清洗效果也较多酶清洁剂更佳。尤其在遇到干涸的污染物,将器械浸泡于由中性和碱性清洁剂按比率稀释后的溶液中,或者直接喷洒在污染部位几分钟后,再接着进入新的清洗过程,可以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酸性清洁剂pH值小,对无机固体粒子均有较好的溶解清洗作用。对于无机固体粒子的清洗方法虽然比较多,可以用砂纸、钢丝球、去污粉之类等,但这种清洗方法会很容易严重损坏器械的金属表面涂层,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坏;同时会加速返锈的程度,而酸性清洗剂则可以通过与无机固体粒子产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最终使不溶于水的锈渍、水垢分解成溶于水的物质,从而达到清洗效果,并且对金属器械的损害也远小于物理方法。另外一种清洗介质酶,能有效分解有机物和蛋白质。医疗器械上的污染物大多数也来自人体组织,大部分属于蛋白质等生物有机活性物质,对具有生物活性的酶清洗剂来说非常有效,并且酶清洁剂有去除内毒素和热原的作用。特别是常见的管腔类器械,酶清洁剂可以深入管腔深部,充分清洗有机物。另外,更令人满意的适用于临床的酶清洗剂应该是多酶(数量、种类多)、泡沫少、清洗效果稳定,且刺激性小,无异味及腐蚀性,在充分达到清洗效果的同时几乎没有不良影响。综上所述,含氯消毒液预浸处理后再联合多酶清洗液冲洗可以提高医疗器械清洗的效果,含氯清洗剂先做大部分细菌的消毒处理,接着使用多酶清洗液在处理油脂及附着蛋白的过程中进一步进行细菌等微生物的消毒隔离措施,

专栏:医用器械设备的保养
作者: 佚名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上一页:找不到相关信息
下一页: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注意事项